湖南日报3月21日讯(文字/视频 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刘亦婷 谢雯)磨制零件的圆度误差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1/250,销售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1/4—1/3。今天,记者从湖南高创海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创海捷”)获悉,由该企业研制的超精密数控外圆磨床,经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评估后再优化,达到量产标准。
2019年,高创海捷的前身湖大海捷(湖南)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大海捷”)接到一项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的重大专项任务,研发一款高精度磨削加工各轴类零件内外圆表面的机床。通常情况下,大批量生产的轴,用普通精度的外圆磨床加工就能满足。但精密机床、量具量仪的主轴,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精密零件,对加工表面的形状、尺寸、微观质量都有更高的要求,精密要求达到微米级,甚至更高。
研发过程中,遇到了麻烦。2021年10月,随着我国高校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湖大海捷被划转到省国资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若干技术骨干调离,项目严重受阻,处于半停顿的困境。危急关头,省国资委及时引进民营力量接手企业,成立高创海捷。
“国家重大项目一定不能停,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高创海捷董事长周建武接手公司后,将推进重大专项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湖南大学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总工程师宓海青被请出山。
“从国外买来的机器太贵了,一台机床就要70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自己又没能力生产,不买又不行。”如今,76岁的宓海青望着可以量产的机器感慨良多。当时,试磨件的圆度精度只能达到0.6至0.8微米,与项目要求指标0.3微米相差太远。一次次察看、思索后,宓海青将目光聚焦在机床头尾架本身的主轴精度上。
宓海青和团队重新制作了6根头尾架主轴,并从中挑选了两根精度最好的主轴。随后团队又在全国各地寻来有经验的技师,精心装配。终于,在2023年8月,机器通过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任务书要求。
“机器的国产化率达到了90%以上。”宓海青颇为骄傲地向记者介绍这款产品,“头尾架能实现磨削精度自动补偿,保证圆度误差控制在0.3微米,也就是1根头发丝的1/250。并且,机器对恒温恒湿的要求不过于苛刻。”
此后又经过8个月的调试,如今产品终于达到量产标准。目前,产品受到航天航空、船舶工业企业的青睐,高创海捷已迎来全国各地50余名客户考察、洽谈。
作者:王铭俊
责编:李传新
一审:王铭俊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